再看“父亲山”下新气象——贺兰山生态治理修复见闻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明确指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
2018年9月,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习近平总书记题词“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殷殷期望,字字千钧。
几年来,宁夏人用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贺兰山保护写在了生态立区的实践中。
(一)
“2017年,这里的还是黑的,去年来时这里变黄了,今年来这里不少地方开始变绿了,三年三变,我们真高兴啊!”6月19日,记者前往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大登沟采访这里的生态治理修复状况,恰遇大武口区青山街道汉唐社区组织30多名退休老党员前来此地参观。许多老人都曾在这里生产生活工作过,故地重游,这里的变化让老人们感慨万千。今年70岁的李献菊告诉记者,他年轻时曾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0年。2017年,当他再回大登沟时,一片片黑色的煤渣山、黑色的采坑,似乎都让人还看不到任何希望。2019年再次进山时,昔日黑色的煤渣山、黑色的采坑已通过消坡、降高、推填覆土变成了金黄色。如今第三次旧地重游,满眼望去,许多土地已披上了绿色。
谁能想到,就在这片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石炭井大登沟南北两侧,曾经聚集了50家洗煤、储煤、煤矿企业。2017年,自治区党委政府《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作方案》印发后,当地50家企业全部被关停并退出,当地政府开始大规模的修复治理。“这里是直升机停机坪!”大武口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指挥部吴克华自豪地指着我们脚下由煤渣山整治后形成的巨大平台说。站在平台上,巍峨雄浑的贺兰山的景观和四周生态治理修复的景色尽收眼底。在大登沟生态治理修复区,经过2年多的艰苦努力,通过人工滴灌技术栽种的3万株适生乔木以及21万株灌木,在人们的悉心管护下成活率超过90%,一派生机盎然。更让人兴奋的是,利用采煤坑修建的一个5万立方米蓄水池预计今年7月底就可建成投入使用,届时这一区域绿化用水将有新的保障。吴克华说,他们的目标不仅要让大登沟再无黑煤污染,而且要让这里成为一个新的观光景点,“直升飞机游”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介绍,大武口区治理项目原本78个,但大武口区以壮士断腕的气概,自加压力将治理项目点增加到217个,并立志今年年内完成全部项目点的既定治理目标和任务。
石嘴山市80%的煤炭生产、加工和储存都集中于平罗县崇岗煤炭集中区。通过大规模的整合,这里的448家企业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目前有97家企业初步完成整治进入试生产。“如有企业在生产实践中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还将被淘汰出局。”平罗县环境整治指挥部综合组组长张梅将正在开展的治理工作比喻为“打巷战”,每一个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张梅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再难也要把贺兰山生态整治修复工作做好。
(二)
6月,走进贺兰山下的志辉源石酒庄,犹如走进绿色的世界。这里绿树成荫、绿草萋萋,用废弃矿坑筑起的湖泊里湖水清澈荡漾、小桥蜿蜒,勾画出一幅动人的生态环境新美景。
然而17年前,这里却只是贺兰山脚下众多沙石料采料场中的一个。几年间,志辉源石酒庄累计投入近6亿元,在1.8万亩采沙区种植了130万株树木,绿化覆盖率超过80%,将6000余亩沙石采区采坑进行了绿化美化,并因地制宜建成了水景,建成了贺兰山文化休闲公园,利用1000亩采沙坑建成了葡萄酒品鉴大厅、生产车间、成品酒存储窖等设施。“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去年一年,酒庄接待旅游消费人数达15万人次。今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来到志辉源石酒庄,让志辉源石酒庄全体员工倍感振奋和鼓舞,总经理袁园说:“总书记的到来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绿色发展之路。”
沙石料采料场变身绿色世界,是宁夏人做好生态立区答卷的生动写照。
2017年,宁夏打响了贺兰山生态环境保卫战,用两年时间,完成了自然保护区内169处人类活动点综合治理,83个矿业权全部退出,50处工矿设施全部拆除,3988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2019年,在巩固提升保护区治理成果基础上,宁夏又实施了保护区外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目前,所有露天煤矿已关闭退出,重点区域内的332家“散乱污”煤炭加工企业已关停取缔,影响生态环境的45个点位全部完成基础治理。
3年来,宁夏先后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100亿元,治理修复面积达200平方公里,贺兰山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宁夏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表示,作为宁夏生态建设的“守门人”,他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一河三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专项规划,启动实施一批生态系统保护、矿山环境治理、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项目,系统提升贺兰山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功能,筑牢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宁夏日报记者 鲁延宏 文/图)
大登沟生态治理修复一隅。宁夏日报记者 鲁延宏 摄
来源:宁夏新闻网http://www.nxnews.net/sz/nxdj/202006/t20200623_6760530.html